在全球贸易格局深度调整、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推进的背景下,中国正以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,构建新发展格局。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支点,海南自由贸易港自2020年《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》发布以来,已逐步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新窗口、进出口贸易的新引擎。凭借“零关税”“双15%”税收优惠、贸易自由便利化以及高度开放的金融与人员流动政策,海南正吸引全球企业目光,重塑中国对外贸易版图。咨询联系:18289736227

01
“零关税”:企业成本大幅降低
进口出口双向受益
海南自贸港实行“一线放开、二线管住”的货物贸易管理制度,核心在于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实施全方位“零关税”政策。这意味着,企业在海南开展生产经营活动,可享受四大类免税支持:
(1)生产设备免税:企业进口自用的生产设备,免征关税、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;
(2)原辅料免税:用于加工出口产品的原辅料,同样享受免税待遇;
(3)交通工具免税:包括游艇、飞机、汽车等营运交通工具,可大幅降低企业运营成本;
(4)基建物资免税: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物资,也纳入免税范围。
这一政策极大降低了企业初始投资和运营成本,尤其利好高端制造、生物医药、绿色能源、跨境电商等资本密集型和高附加值产业。例如,一家计划在海南设立加工基地的医疗器械企业,不仅可免税进口高精尖设备,还能以更低价格采购全球原材料,产品再出口时亦无额外关税负担,真正实现“买全球、卖全球”。
02
“双15%”税收优惠:
企业与人才双双减负
除了关税减免,海南还推出极具竞争力的“双15%”税收政策:
对注册在海南、实质性运营且属于鼓励类产业的企业,企业所得税从全国标准的25%降至15%;
对在海南工作的高端紧缺人才,个人所得税实际税负超过15%的部分予以免征。
这意味着,一家年利润1亿元的科技企业,在海南可节省1000万元的企业所得税;而年薪200万元的高管,在海南实际个税负担可能仅为30万元左右,远低于内地。这种“企业轻装上阵、人才安心扎根”的双重激励,正加速高端要素向海南集聚。
目前,海南已明确涵盖旅游业、现代服务业、高新技术产业等14大类鼓励类产业目录,覆盖人工智能、跨境电商、离岸贸易、海洋经济等前沿领域,为企业提供清晰的政策指引和发展路径。

03
贸易自由便利:
通关效率提升,营商环境优化
海南自贸港在贸易便利化方面也走在全国前列,多项制度创新显著提升进出口效率:
(1)取消进出口配额和许可证管理(特殊商品除外),企业可自由开展一般货物贸易;
(2)灵活选择清关模式:企业可自主选择口岸清关、转关或区域通关一体化,大幅压缩物流时间;
(3)保税仓储无期限限制:区内货物可长期存储,加工企业无需缴纳银行保证金,减轻资金压力;
(4)区内交易免税:企业间交易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,降低内部流转成本;
(5)“入区即退税”:境内货物进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即视同出口,可立即办理出口退税,加速资金回笼。
这些措施共同构建了一个“高效、低成本、低干预”的贸易环境。以跨境电商为例,企业可将海外商品以保税状态存入海南仓库,消费者下单后直接从区内发货,既享受零关税优势,又实现“次日达”体验,极大提升市场竞争力。
04
金融与人员高度开放:
打通跨境要素流动“最后一公里”
海南不仅在货物贸易上开放,在资金流、人员流方面同样大胆突破:
(1)外汇管理更自由:进出境货物无需办理外汇核销,区内企业可自由使用人民币或外币结算,便利跨境贸易与投资;
(2)59国免签政策持续扩容:商务、会展、探亲、就医等事由均可享受免签入境,最长停留30天,为国际商务往来提供极大便利;
(3)支持新型跨境业务:鼓励企业开展跨境投融资、离岸贸易、国际结算等创新业务,打造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开放门户。
这种“货物流、资金流、人才流”三流合一的开放体系,使海南不仅是一个生产基地,更是一个集贸易、金融、服务于一体的国际资源配置平台。

声明丨仅供参考,文章整理于网络,具体政策以官方答复为准。
图片丨来源于网络图片,若出处有误或侵犯到原作者权益,请与我们联系删除。